“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” 时下,正是水稻插秧的关键时节。走进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龙井社区的田间地头,曾经铺满黑色大棚的羊肚菌种植基地,如今拆掉了棚膜,只留下一个个营养袋在土垄上。有的地里已灌满了水,水田中插好的小秧苗一行行排列整齐,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,农机手们熟练地操作旋耕机翻耕土地,农户拿着锄头沿着田坎修整。
(相关资料图)
拆掉大棚后的田地
去年11月,龙井社区引进天丰菌芝公司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,采用夏秋种植水稻、冬春发展羊肚菌的“菌粮轮作”模式,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,实现一田双收,切实有效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。
“现在我们看到地里这些一袋袋的东西,是种植羊肚菌留下的营养土,这些不需要回收,会直接还田,然后种水稻。”龙井社区副支书陶秀明介绍,羊肚菌每年冬季开始备料生产,期间刚好可以把冬闲田利用起来,次年3月开始产出,5月份拆除菇棚开始准备种植水稻。
插好秧苗的水田
羊肚菌被誉为“菌中之王”,不仅味道鲜美,还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,市场销售不愁,价格也十分可观。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,可以实现“菌稻轮作”模式。
“亩产达600斤,每亩收益能达到3万元左右。羊肚菌种植后土壤中残余的大量菌丝和菇脚可作为天然有机肥,为水稻生长提供多种营养成分,减少化肥的施用量。”天丰菌芝公司负责人张祥介绍,水稻种植后的秸秆还田可作为羊肚菌的栽培基质,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天然底肥,“菌粮轮作”也能够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,从而保障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。
在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,一菌一粮的种植改变了龙井社区单一粮食、单一经济作物的传统种植模式,既有效解决了土地的季节性闲置,经济作物与粮食种植争地的矛盾,也提高了土地综合产出,让稻田效益实现最大化,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循环。
农机手操作旋耕机翻耕田地
产业发展获得收益的同时,也盘活了农闲劳动力,村民们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,也多了份务工的收入。
“村民在闲暇之余能在基地务工,羊肚菌管护采摘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,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近150人,种植水稻后也需要人工,不愁没活干。” 陶秀明说道。
下一步,龙井社区将继续围绕“保面积、稳产量”的工作目标,加强与天丰菌芝公司的合作,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轮作模式,提高土地利用率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提升经济效益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
郭黎潇 李超然